两会聚焦 | 养老又出新提案!每一条都令人振奋!
发布人:EldExpo老博会 发布日期:2020-05-28 阅读量:3023

两会话养老.jpg

聚焦两会 关注养老

 

2020年人民网两会调查结果显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成为网民最希望改善的民生领域。让我们一起听下代表们和委员们关于养老的发声吧!

 

热点1 机构养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提出鼓励CCRC机构养老充分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建议民政等相关部门明确将CCRC认定为养老机构。

第二,建议将养老机构备案条件真正聚焦在基本核心要素上。

第三,明确养老床位的核定依据,限制民政部门在床位核定上的自由裁量权,做到“应核尽核”。

第四,建议给予CCRC与非营利性机构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

 

热点2 居家社区养老

 

No.1

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姜明建议:以住建部为主导,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方案中明确社区养老设施上的配置标准,如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增加改造用房150-500平方米,用作建立“养老陪护中心”、“社区养老医疗护理站”等康复护理机构。

在新建小区设计中,社区养老设施用房为公建统一配套。为社区养老护理空间场地利用的合法性,为社会资源参与、乃至社会化运营提供政策支持。

 

No.2

如何才能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同时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工人徐立平建议,应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同时,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各社区应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建立社区老年人档案并进行管理,并对为社区提供日常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进行管理,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基本服务。”

 

No.3

全国政协常委、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建议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开展社区医疗养老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并将发展养老物业与旧城改造相结合,让养老机构能够以合理成本获得核心城区内,适于改造为康养用房的存量不动产。

改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增加康养相关设备。适量引入农村建设用地用于养老设施建设。

 

热点3 智慧养老

 

1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湖南省委主委赖明勇建议,要建立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智慧养老新模式、促进养老产业供应链深度融合的保障机制;加强智慧养老数据共享和数据挖掘;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社区养老信息平台,构建“云+网+端”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架构。

提供包括社区养老供应链云数据中心、老年人远程就医与监测服务、老年人预警与辅助医疗、老年人智能养护服务在内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应用。

 

2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带来了《关于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议案,她建议运用新型互联网技术,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大数据和物联网支持下的“智慧养老”,在提高照护效率、促进服务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相结合,可实现远程看护,老年人也可通过网络足不出户获取相应线上或线下服务。

 

热点4 长期护理保险

 

1

全国人大代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卢馨将“养老”作为其重点关注领域与履职建言方向。对于长期护理保险,她建议要扩大覆盖面,完善筹资、护理、支付等制度,并引入专业商业保险公司参与。

要规定养老服务员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工种,同时对未来养老护理员培养方向有所规划。

可借鉴国外的激励措施,鼓励家属、亲人和邻居等非正式的护理者照顾,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津贴,以解决护理员暂时短缺的问题。

 

2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姚卫海表示,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能够解决高龄人群护理需求,重大疾病人群后期护理需求以及伤残人士的护理需求。建立长护险制度能在分散和转移国家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压力与风险,稳定劳动关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生活水平,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和资本市场发育成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结合各地推行长护险的实践,姚卫海委员建议,长护险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对筹资渠道、保障体系的构建、适用人群的申请和评估、护理的实施与结算、监督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护险制度。

 

热点5 城乡养老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建议加大对失智失能老人养老照护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研究逐步将失智失能老人纳入普惠性、专业化养老照护机构的可行性;考虑增设相关制度,方便独生子女在年迈父母突发疾病时,可请假陪同就医和照护;推进投靠子女的城市非户籍常住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政策创新。

在乡村养老上,将为老服务与照护新供给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中,加大都市远郊和乡村地区公建民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热点6 农村养老

 

1

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律师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在农村推动“土地养老”上,他表示:可以参考城镇地区“以房养老”的模式在农村推行“以地养老”。

由农村居民与政府签署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协议,在考虑未来土地增值因素后确定补偿资金,由政府分期支付,农村居民在世期间宅基地和地上房屋仍然归其使用,去世后由政府收回,既让农民享受土地增值收益,政府也可以通过回收的建设用地和指标在土地市场上进行交易获取资金,形成闭环。

 

2

全国人大代表、天龙集团董事长冯毅今年向全国两会提交了两份书面建议,涉及返乡农民工专项养老保险、乡村医生生存和工作环境等基层民生热点问题。建议全国统筹设立返乡农民工专项养老机制,建议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医护人员生态圈建设。

 

3

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郭建仁建议: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闲置宅基地发展养老产业,制定社会资本参与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资的养老经营模式。

一方面解决养老用地紧张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农村发展没有产业的短板,农民实现就业。

 

热点7 商业养老保险

 

1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韩沂将在优化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和优化普惠信贷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其指出要尽快出台新的税延养老保险政策或延长试点期限,稳步推进试点扩面扩容。为降低政策推进难度,可考虑先行开展税延养老保险试点的地区扩面工作。

 

2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将在加快发展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其提出要完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加快顶层设计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挥第三支柱作用、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优势等建议。

 

3

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称,2018年4月,《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的发布,是养老金第三支柱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尝试。试点暂行一年,目前政策已经到期,衔接制度尚未出台。

对此,他建议,有关部委抓紧研究出台第三支柱政策文件,提升制度覆盖面,优化制度建设,建立市场化的投资运营体系。

 

热点8 文化养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冯玉萍建议,构建文化养老运营服务机制,强化人才支撑、资金保障。

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文化养老艺术培训员队伍,坚持以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精准到户,帮助老年人扩展生活空间和社会活动空间,因地制宜地利用学校、文化场馆、公共休闲广场等空间资源,建立起区(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屯等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以保障“文化养老”的实现。

 

热点9 养老护理人才

 

No.1

全国政协委员、新余市副市长陈文华认为,完善养老护理体系,要与时俱进倡导养老护理新理念,改变以往传统观念中进养老院是儿女不孝、重物质赡养轻亲情慰藉等看法和做法,推动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护理理念。

要多措并举构建养老护理职业体系,通过开展免费培训助力就业、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增加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等,推动社会养老机构正规化、标准化建设。

 

No.2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民政厅厅长刘金接:“在提高养老金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养老服务专项人才薪酬水平和待遇”。

他建议建立养老护理员专项补贴制度,根据资质级别给予其相应的专项补贴,并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

针对基层养老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上,他建议,每个乡镇(街道)配备不少于10个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设立1-2个养老护理督导员岗位,解决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或享受同等待遇,实施定向培养制度等。

 

No.3

全国人大代表、养老院90后院长助理李楠楠希望养老行业能吸引和留住更多年轻人,她给出的解决方法是:

一是建议将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纳入卫生人才教育发展规划,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制定鼓励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护理的政策,吸收一批学历层次高的年轻优秀人才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

二是完善以技能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护理院也是二级医院,是医疗机构实属卫建系统管理,建议医生护士纳入卫建系统人才考核建设范畴,建立以品德、技能和业绩为导向的评价、薪酬制度,拓宽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No.4

河南省南阳鼎泰高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馨代表建议,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需加快培养职业化养老护理人员。

一方面,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另一方面,鼓励有资质、有条件的社会力量开办专门养老护理培训机构。